随shen带个老祖宗 - 分卷阅读13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
    路谦环顾四周,发现对方跟他并不在一个屋里,顿时就没了兴趣。严重违规又如何?大不了也就是落榜罢了,只要没吵没闹没搞事,总不至于被治罪的。

    才这么想着,就听祖宗语带兴奋的道:“这要是搁在大明朝,必是会被判罪的,起码也要判个终生不得入仕!这人好啊,这人不得了啊,这才是有气节之人!”

    一时间,路谦分辨不出来祖宗这是在嘲讽还是真的佩服。

    趁这档口,路谦用口型示意祖宗给他说说博学宏词科的来历。祖宗嫌弃的看了他一眼:“你怎么什么都不知道?”

    路谦心说,我不知道难道不应该是你的问题吗?

    教不严,师之惰。

    “罢了,也怪不得你。别说你了,只怕不少入仕的官员都不一定清楚这词科。”

    “博学宏词科的历史,只怕要追溯到唐朝开元年间,它属于科举考试制科的一种,但又是在科举制度之外的特殊存在。它跟三年一次的科举正科不同,跟恩科也很大的区别。确切的说,它更像是选择名士,而非官员。”

    这么一说,路谦就明白了。

    本届科举临时变卦,他听说是因为朝廷急缺能干实事的官员所致。而照祖宗的解说,这博学宏词科更像是正科的补充。说白了,科举的本意是为朝廷选官,而非真的选拔文词卓越之士。

    更简单的说,就是一个要能干正事的,另一个就是要能逼逼的。

    路谦两眼放光,这不正适合他?

    祖宗当下就泼了一盆冷水下来:“你就是那凑数的!依我看,举荐你的那头朱,肯定是拿你当备用的。我是不知道清朝改没改规矩,反正以前的博学宏词科,那都是举荐的。正三品以上才有资格,且不论对方是什么身份,上至进士、已入仕的官员,下至白丁,只要有人举荐皆可参与。你说,他为何不举荐自家子侄?”

    路谦才不管朱学士是出于什么目的举荐了他,就算有Yin谋又如何?他孑然一身怕个啥?

    再说了,他都落着实惠了,还非要追究动机,也太扯了。

    稍片刻后,又有小太监过来了,却是要带他们回去。

    如果是正科的殿试,尽管考题更多考试时间也更长一些,但的确也是在考完当天就出结果的。通常是由圣上取三鼎甲,再由其他人评判出二榜进士。剩下的人自动算入三榜之中,赐予同进士功名,也算是变相的安慰了。

    只是令人意外的是,等他们回去后,却被要求依着方才的座次再度入座。

    随后,康熙帝宣布加试一题。

    到底是大清朝头一次增设博学宏词科,众考生估计明白的没几个,闻言也只顶着一头雾水入了座。

    只听康熙帝道:“诸位的赋文诗词,朕皆已赏阅,心中也有了数。如今,朕想问诸位一个问题,可答也可不答,无论作何解答,朕都不会怪罪于任何一人。”

    顿了顿,他又添了一句:“自然,朕还是希望诸位能够畅所欲言。”

    不知道为什么,路谦心中突然涌起了一种不详的预感。

    紧接着,康熙帝的声音再度响起:“加试的这题便是——《论明朝覆灭的根本原因》。”

    路谦:……

    夺笋啊!

    第12章 就不能给整些阳间玩意儿吗……

    所谓博学宏词科,这“博学”二字指的是学识渊博,“宏词”则指优美磅礴的文辞。但凡取中者,自是要两者兼备。

    但讲道理,在以往的那些朝代里,博学宏词科远没有那般简单,更不可能像康熙帝这般,随意的出一篇赋文一篇诗文,就简单的评判出优劣来。

    且不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,单就是光凭两篇诗赋,如何判定应考生是否学识渊博?

    在从前的那些博学宏词科里脱颖而出的文人中,出过不少后世著名的文学家、史学家、大诗人、词人等等。取中者也多是在翰林院任职,基本上是不可能放外任的,甚至极有可能终生与群书相伴,不是出书立传,就是编撰史书,手上丁点儿权利都无。

    也因此,但凡是想要流芳百世的,都希望能通过词科入仕。反之,若是想当官发财,那还是走科举正科来得合适些。

    但那是从前,如今的情况又有所不同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康熙帝在宣布完加试的题目后,就目光炯炯的望向在场的诸位应考生。

    体仁阁在宫内不算什么大殿,饶是如此,也勉强还是可以容纳一二百人的。从康熙帝所在的高座上往下看去,一排排的应考生皆正襟危坐,有的面露迷茫,有的则干脆是一脸的不忿,更多的人则是捏着笔杆犹豫不决。


下载app进行无广告阅读!

【1】【2】

添加书签

站长有话要说

希望大家下载本站的app,这样就可以永久访问本站,app没有广告!阅读方便

后期会推出留言功能,你们提交你们喜欢的小说,我来购买发布到本app上

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/提交/前进键的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