又成功考取了举人功名后,生出了进京参加会试的念头。
他清楚这一次考中进士的可能性不大,但他想尝试一下,也提前感受一番会试是什么模样,为将来第二次进京赶考做准备。
同时,景寒着重表明,在明年会试过后,无论他考中与否,都会回乡,让他们不必担心他的安全,他会照顾好自己,最多半年他就会回来。
至于托何成田带回来的那一百两银子,景寒交代何父何母不要把钱全部攒起来,让他们拿出一部分来改善生活,并且送何成平下面的两个弟弟进学。
而他中举的消息传开后,想必镇上、县里的那些富商、官宦人家会前来送礼,凡是不算值钱的小东西都可以收下,还上一些不值钱但新奇的家乡特产即可。
但若是有人送来价值不菲的礼品和大额银两,那就一概不收,只推说他不在家不好收礼便可,一切等半年后他回来以后再处理,他们切莫随意收下富商递上的重礼。
何成平的二弟磕磕碰碰、缺字少词地念完信后,何母多少放下了一些心,虽然还是有些担心独自在外的儿子,但却已经不再怀疑忧虑那一百两银子的来历了。
“最迟明年夏天就会回来。”何母长长松了口气,原本紧皱的眉头也松了开来,语气不由自主地变得轻松起来,“这可太好了,最多半年我儿就能回来。”
暂且放下心中对何成平的担忧,何母将放在桌上的银票捡了起来,拿在手里翻来覆去地看了半天,才喜滋滋地说道:“我儿真了不起,不仅会读书,还会赚钱!”
何成平的二弟也很高兴,在将景寒寄回来的信整整齐齐地叠起来重新放回信封里后,他涨红着脸,满脸期待憧憬地低声问道:“娘,大哥说的是真的吗?”
“真的能送我和三弟去先生那里读书吗?”何成平的二弟稚嫩的小脸上满满的都是向往,“是大哥以前念的学堂?”
因为何家家境不好,勒紧裤腰带省钱也只供得起一个孩子读书,所以比何成平小上七岁的何成安、最小的何成昌都没有去学堂念书。
他们只在何成平闲暇时被他教导着念了启蒙的那几本诸如三字经、劝学篇的文章,些许认得几个字,比何父、何成田强多了,但却也算不得读书人。
供孩子读书一年的花销不小,光是给先生的束脩加上节礼一年就得花上四、五两,两个儿子一起送过去那就是近十两,再加上笔墨纸砚等物,开销就更大了。
说实话,何母很是舍不得出这笔开销,不是她不疼二儿子和小儿子,实在是这笔开销太大了,她们何家实在是撑不住,供三个儿子读书,那不是像他们这样的普通农户能够承担的。
但现在何家的情况又和从前不同,首先何成平已经考中了举人,就算他一时考不中进士,也没有补官去做个□□品的小吏,光靠举人那些免税收的田亩额度,也足够何家维持生活。
其次,景寒这次托何成田带回来了一百两银子,就算他在信中嘱咐了他们不要收那些富商们送来的贵重礼物,这一百两也大大缓解了他们的压力和负担。
考虑到这些,手里紧攥着银票的何母犹豫了半晌,想到这些是大儿子的意思,便咬牙点了点头,应道:“是,你和昌哥都能去念书,明天就送你们去学堂!”
说完这话,何母肩膀耷拉下来,心疼得不得了,她却不知道,真正让她引以为傲的大儿子何成平已经死了,再没法给她挣回荣耀了。
希望大家下载本站的app,这样就可以永久访问本站,app没有广告!阅读方便
后期会推出留言功能,你们提交你们喜欢的小说,我来购买发布到本app上
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/提交/前进键的